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围绕十大方面制定27条举措,加快打造更高质量的齐鲁样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迈向新高度。
在总体目标上,到2027年,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将更加鲜明、内涵更加丰富,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东部沿海城市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郊区乡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山东将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省基本建成。
建设“齐鲁粮仓”是《规划》的重中之重。山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积极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大力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广泛推进区域性整建制“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到2027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2。同时,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和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计划到2035年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在优化食物供给方面,深入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强蔬菜、食用菌等标准化基地建设,推动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多元化发展。此外,持续加大农业科技和装备投入,开展关键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升农机化水平,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全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山东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振行动,支持龙头企业带动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培优培强领军企业。鼓励农民兴办合作社,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入推进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叫响“好品山东”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实现产业增收富民。到2027年,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00家。
人才和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在人才培养上,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等项目,培养各类乡村本土人才;积极开展科技副职选派、科技特派员制度等,吸引各方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职称制度和激励机制。同时,提升乡村精神风貌,推进移风易俗;建好用好基层文化阵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展壮大农村民间文艺社团;深入挖掘齐鲁特色文化,传承创新儒家文化,加强红色文化和各类文化遗产保护,让乡村文化焕发新活力。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规划持续强化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推动村庄连片规划、整体提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程,提升农村电网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深化乡村教育振兴,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污水、垃圾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到2027年,全省美丽庭院建成率巩固在25%以上。
为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山东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加强宣传引导与监测评估,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让齐鲁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魅力 。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食品安全合规服务网 | 中国食品科技技术学会 | 中国食品网 | 食品-中国经济网 | 食品商务网 | 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 食品团体标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