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205.71.1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平台服务热线:

15942338746

平坝二官村:项目升级让蔬菜产业从“靠天吃饭”到“四季生金”

2025-09-13 00:00    来源:天眼新闻  点击量:8  评论(0人参与)
 

9月3日,走进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二官村,田垄间大葱、黄瓜长势正好。不远处的白色大棚里,一株株辣椒苗茁壮挺拔,青色辣椒已开始挂上枝头。

二官村是蔬菜种植的“老把式”。全村耕地中,超过八成都种上了蔬菜。“我们这1500多亩地,种的就是1500多亩的菜。”该村村支书汪天平的话语里透着自豪。多年来,二官村以大葱为龙头产业,产品远销广东、成都、长沙等地,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支柱。

然而,传统的露天种植模式,始终受制于气候和季节。为了突破这一瓶颈,2024年,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为村里带来了新希望。总投资200万元,用于建设2万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及附属设施,覆盖超过200户村民。

“大棚建好了,我们就能种反季节蔬菜,错开上市高峰,价格能比平时高不少。”汪天平介绍,新大棚能让村民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掌握种植主动权。

除了提升种植效益,如何让丰收的蔬菜“走得更远、卖得更好”也是关键。在村子的另一头,一座崭新的冷库已经投入使用。这是另一个东西部协作项目——投资30万元的净葱加工预冷项目。走进库内,冷风扑面而来,工人们穿着厚实的棉衣,将一箱箱蔬菜打包。


“以前没有冷库,蔬菜采收后保鲜期短,必须尽快卖掉,价格上就比较被动。”汪天平说。如今,这座100平方米的预冷库能有效延长蔬菜的保鲜期。“像一些蔬菜可以存放半个月甚至更久,这给了我们调控市场价格的空间,也可以对接更远的市场。”有了冷链保障,二官村的蔬菜销路进一步拓宽,为进入高端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东西部协作的帮扶,帮到了我们的真正需求上。”汪天平表示,大棚解决了“看天吃饭”的难题,冷库则延长了蔬菜的销售半径和货架期。粤黔协作带来的资金和项目,为这个蔬菜种植大村补齐了产业链短板,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食品产业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电话:邮箱:

备案号:未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