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走进保定市徐水区正村镇北青公村一座小葱大棚,特有的葱香伴随着泥土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鲜嫩翠绿的小葱已收割了近一半,十来个妇女边拉家常边麻利地收割小葱,并整理扎捆儿,她们身后整齐地堆起一座座“小山”,种植户马宝锁熟练又细致地将小葱装筐,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马宝锁介绍,自家种有10座小葱大棚,共有十多亩,大年初六上市,目前采收了将近2成,“略受寒潮影响,这批小葱产量较低,亩产5000斤左右,但今年行情不错,批发价3.5元一斤,供不应求。今天要按订单采收800斤,下午5点前,大车直接到棚门口收葱。”
“小葱是春节期间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解腻菜,所以我们村的小葱赶在春节前就陆续采收上市。”北青公村干部张朋朋介绍,该村已有40多年小葱种植历史,因为水土适宜,这里产的小葱辣味柔和、脆嫩适口,畅销当地及北京市场。近些年,大棚小葱种植已成规模,小葱大棚有200多座,种植面积约320亩,采收期持续到3月底,刚好接上陆地小葱上市。小葱种植已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主打特色农业产业,北青公村也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青葱小镇”。
张朋朋说,这茬小葱收完后,大棚里接着种西红柿或丝瓜、苦瓜等作物,多年来,村民们已经摸索出一年两茬或三茬的种植模式,一年四季不间断,农民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能更好地提升土地利用率。很多种植户忙不过来时,都要雇村里或周边村民帮工,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说话间,张朋朋带笔者来到一座桃树大棚,令人惊艳的是,室外还是春寒料峭,棚内已是桃花盛开,春意正浓,朵朵桃花俏丽多姿,引得蜜蜂在花间飞舞。“这是黄蟠桃,我村有十几户种植大棚蟠桃,大概5月初上市。”张朋朋说道。
“这里还是以小葱种植为主,蟠桃主产地在相邻的南青公村。”正村镇党委书记刘萌称,该镇是当地农业大镇,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业科技,在传统农业产业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动转型升级,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多项举措,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多村一品的产业特色,树立了北青公小葱、苦瓜、丝瓜,南青公蟠桃,王辛庄铁皮西红柿,小公村草莓等多个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北青公、南青公、王辛庄、增贤农业等多个果蔬种植基地,并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目前,该镇拥有1079座设施大棚,面积近3000亩。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食品安全合规服务网 | 中国食品科技技术学会 | 中国食品网 | 食品-中国经济网 | 食品商务网 | 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 食品团体标准网 |